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水稻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水稻(oryza sativa l.)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受到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等虫害,可造成水稻分蘖减少、生育期推迟、枯孕穗和白穗,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品质等下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是水稻主要害虫,现在常规的防治方法多为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易导致农作物药害、病虫抗药性、农残超标、稻田及水域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采用绿防控技术防治稻田病虫害,是保障口粮“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农药减量、环境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
3.绿防控技术多采用性诱剂或食诱剂的模式,性诱剂是指对成熟动物有性引诱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性信息素和有相似作用的类似物;食诱剂是指对动物有食物引诱气味(或激素、波段等)的物质。目前针对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绿防控技术,已经开始进行了双控模式的探究,如利用食诱剂和性诱剂协同防治花生棉铃虫,而水稻绿防治方面,由于已有的双控模式研究表明联合防治会相互影响,进而两种诱剂联合使用的效果不佳,所以本领域水稻绿防治方面还停留在单一诱剂或单一害虫种类防治水平,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会出现多害虫并存为害的现象。所以,本领域亟需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能够对水稻害虫进行综合防治,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食诱剂和/或性诱剂,对水稻害虫进行综合防治,能够节约捕虫笼、减少放置捕虫笼和替换诱芯的人工成本,从而达到综合防治和节本增效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稻田放置诱捕装置,每667m2放置1~2个诱捕装置,确保诱捕装置始终高于水稻叶面20~30cm;所述诱捕装置中至少含有两种诱芯。
7.优选的,所述诱芯包括食诱剂、性诱剂、激素诱剂和气味诱剂。
8.优选的,所述食诱剂包括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
9.优选的,所述性诱剂包括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剂。
10.优选的,所述水稻害虫包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
11.优选的,所述放置诱捕装置的时间为水稻返青期。
12.优选的,还包括在诱芯有效期内及时更换诱芯的步骤。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方法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方法在提高水稻品质和/或产量中的应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稻米农残留增加、稻米品质下降等,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鳞翅目害虫,本发明方法具有更加绿环保、农药减量的效果。相对于现有的绿防控技术,现有的食诱剂或性诱剂防控技术,只能防治单一害虫,其被认为是食诱剂与性诱剂会相互干扰,而本发明首次提供了多种诱剂联合使用防治多种害虫的方法,能够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食诱剂和/或性诱剂,对鳞翅目害虫进行综合防治,能够节约捕虫笼、减少放置捕虫笼和替换诱芯的人工成本,从而达到综合防治和节本增效的效果。
17.本发明通过抑制鳞翅目害虫爆发前期的成虫数,减少其排卵和幼虫的产生,大大降低大面积爆发虫类灾害的几率,减少虫害对植株的伤害。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食物或者性激素的诱惑捕杀害虫,解决目前本领域水稻害虫防治模式单一、诱捕力度小等问题,实现综合诱捕,其中不仅可以对一种害虫实行食诱和性诱双重诱捕,还可以对不同害虫同时实行食诱和/或性诱多重诱捕,达到多诱多捕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稻田放置诱捕装置,每667m2放置1~2个诱捕装置,确保诱捕装置始终高于水稻叶面20~30cm;所述诱捕装置中至少含有两种诱芯。
19.在本发明中,所述诱捕装置优选的为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本发明所述方法可用于防治各种水稻害虫,优选的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在本发明中,所述诱芯优选的包括以食诱剂、性诱剂、激素诱剂和气味诱剂为诱芯,本发明对于同一诱捕装置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诱芯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限定,可为诱捕同一种害虫的不同种类诱芯,比如将诱捕同一种害虫的性诱剂和食诱剂放在同一诱捕装置中,也可为诱捕不同种害虫的不同或者相同种类诱芯,比如将诱捕不同种害虫的不同种类性诱剂如将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二化螟性诱剂放置在同一诱捕装置中,或者将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二化螟生物食诱剂放置在同一诱捕装置中。
20.在本发明中,所述食诱剂优选的包括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所述性诱剂优选的包括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剂。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所述放置诱捕装置的时间优选为水稻返青期,更优选的为在水稻返青期开始时放置诱捕装置。在本发明所述方法中,优选的还包括在诱芯有效期内及时更换诱芯的步骤,所述诱芯有效期依据具体诱芯的种类和产品性质而定。在本发明方法中,随着水稻的生长,需适时调整诱捕装置的高度,确保诱捕装置始终高于水稻叶面20~30cm。在本发明中,所述诱捕装置放置的高度优选为高于水稻叶面23~28cm,更优选的为高于水稻叶面25~26cm。
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方法在水稻种植或在提高水稻品质和/或产量中的应用。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23.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24.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5.实施例1
26.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1个“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确保诱捕器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0cm处,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每30天更换一次诱芯,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76头、二化螟61头、其他娥类害虫73头。
27.对比例1
2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余均同实施例1。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0头、二化螟55头、其他娥类害虫32头。
29.对比例2
3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余均同实施例1。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42头、二化螟2头、其他娥类害虫29头。
31.实施例2
32.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放置高于水稻叶面30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每30天更换一次诱芯。孕穗期开始每个诱捕器中增加1个“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39头、二化螟41头、其他娥类害虫121头。
33.实施例3
34.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5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每30天更换一次诱芯,孕穗期开始每个诱捕器中增加1个“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60头、二化螟45头、其他娥类害虫83头。
35.对比例3
36.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诱捕器中不放置任何诱剂,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0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0头、二化螟1头、其他娥类害虫2头。
37.对比例4
38.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二化螟性诱剂cs06(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1个“稻纵卷叶螟cm04(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0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每30天
更换一次诱芯,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16头、二化螟13头、其他娥类害虫11头。
39.实施例4
40.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1个“二化螟性诱剂cs06(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0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56头、二化螟37头、其他娥类害虫6头。
41.实施例5
42.水稻返青期开始,使用昆虫通用诱捕器tr-101(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个诱捕器中放置1个“稻纵卷叶螟诱芯cm04(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1个“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放置高于水稻叶面20cm,每667m2放置一个诱捕器,直至成熟灌浆。蜡熟期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共计诱捕稻纵卷叶螟31头、二化螟41头、其他娥类害虫7头。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稻田放置诱捕装置,每667m2放置1~2个诱捕装置,确保诱捕装置始终高于水稻叶面20~30cm;所述诱捕装置中至少含有两种诱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包括食诱剂、性诱剂、激素诱剂和气味诱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包括澳瑞特
·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诱剂包括诱陷多
·
二化螟性诱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害虫包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诱捕装置的时间为水稻返青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诱芯有效期内及时更换诱芯的步骤。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9.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提高水稻品质和/或产量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稻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联合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为:在稻田放置诱捕装置,每667m2放置1~2个诱捕装置,确保诱捕装置始终高于水稻叶面20~30cm;所述诱捕装置中至少含有两种诱芯。本发明首次提供了多种诱剂联合使用防治多种害虫的方法,能够对鳞翅目害虫进行综合防治,节约捕虫笼、减少放置捕虫笼和替换诱芯的人工成本,达到综合防治和节本增效的效果。本发明解决水稻害虫防治模式单一、诱捕力度小等问题,实现综合诱捕,其中不仅可以对一种害虫实行食诱和性诱双重诱捕,还可以对不同害虫同时实行食诱和/或性诱多重诱捕,达到多诱多捕的效果。达到多诱多捕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曾建新 张政兵 周国强 刘箐 徐泽 柳意能 易亚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周国强 刘箐 徐泽 柳意能 易亚科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14:0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害虫   水稻   所述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17 站长QQ:72903819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