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201310617910.X
  • 20131129
  • C104672827A
  • 20150603
  • 青岛佳亿阳工贸有限公司
  • 不公告发明人
  • C08L69/00
  • C08L69/00 C08K13/06 C08K9/10 C08K7/06 B29B9/06 B29C47/92

  •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行山路246-15号
  • ,C,山东(3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70%~95%、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5%~20%、PETS0.5%~1.5%、耐水解剂0.2%~1.5%、抗氧剂0.1%~0.5%、KSS0.05%~0.1%、其它助剂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制成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用来增强PC复合材料,纳米碳纤维表面有机硅功能化,大大提高了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活性,有利于与PC树脂复合,本发明制得的P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结晶取向度等性能,而且导电性能好,结构致密,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在汽车、化工、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70%~95%、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5%~20%、PETS 0.5%~1.5%、耐水解剂0.2%~1.5%、抗氧剂0.1%~0.5%、KSS 0.05%~0.1%、其它助剂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树脂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为经表面处理后覆盖有2nm~3nm硅胶薄膜的纳米碳纤维,其处理工艺为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水解剂为苯基缩水甘油醚或双酚A双缩水甘油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1:1比例的复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助剂为增韧剂、润滑剂、光稳定剂、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待用;

(2)、制备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待用;

(3)、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树脂和其它各组分,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30分钟,出料;

(4)、将步骤(3)的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下经熔融混炼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说明书

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能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力学强度,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近年来增长迅速最快和产能规模最大的工程塑料。但PC的耐疲劳强度较低、对缺口敏感,易产生应力开裂,且流动性能较差,极大的限制其应用范围,因此,对PC进行改性是很有必要的。纳米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杨氏模量,较好的导电、导热及热稳定性以及极好的表面尺寸效应等,因而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将纳米碳纤维有机功能化处理之后增强PC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力学强度、抗拉模量、导电导热性能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70%~95%、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5%~20%、PETS 0.5%~1.5%、耐水解剂0.2%~1.5%、抗氧剂0.1%~0.5%、KSS 0.05%~0.1%、其它助剂0.1%~2%。

所述的PC树脂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

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为经表面处理后覆盖有2nm~3nm硅胶薄膜的纳米碳纤维,其处理工艺为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

所述的PETS为硬脂酸酯。

所述的耐水解剂为苯基缩水甘油醚或双酚A双缩水甘油醚。

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1:1比例的复配物。

所述的KSS为苯磺酰苯磺酸钾。

所述的其它助剂为增韧剂、润滑剂、光稳定剂、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C树脂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待用;

(2)、制备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待用;

(3)、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树脂和其它各组分,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30分钟,出料;

(4)、将步骤(3)的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下经熔融混炼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制成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用来增强PC复合材料,纳米碳纤维表面有机硅功能化,大大提高了纳米碳纤维的表面活性,有利于与PC树脂复合,本发明制得的P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结晶取向度等性能,而且导电性能好,结构致密,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在汽车、化工、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87%、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10%、PETS 1%、苯基缩水甘油醚1%、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1:1比例的复配物0.3%、KSS 0.1%、其它助剂0.6%。其中,所述的PC树脂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为经表面处理后覆盖有2nm~3nm硅胶薄膜的纳米碳纤维,其处理工艺为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所述的PETS为硬脂酸酯。所述的KSS为苯磺酰苯磺酸钾。所述的其它助剂为光稳定剂。

制备方法:(1)、将PC树脂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待用;(2)、制备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待用;(3)、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树脂和其它各组分,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30分钟,出料;(4)、将步骤(3)的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下经熔融混炼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92%、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5%、PETS 1%、苯基缩水甘油醚0.9%、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1:1比例的复配物0.3%、KSS 0.1%、其它助剂0.7%。其中,所述的PC树脂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为经表面处理后覆盖有2nm~3nm硅胶薄膜的纳米碳纤维,其处理工艺为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所述的PETS为硬脂酸酯。所述的KSS为苯磺酰苯磺酸钾。所述的其它助剂为润滑剂。

制备方法:(1)、将PC树脂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待用;(2)、制备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待用;(3)、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树脂和其它各组分,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30分钟,出料;(4)、将步骤(3)的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下经熔融混炼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实施例3:

一种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树脂77%、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20%、PETS 1.2%、双酚A双缩水甘油醚1%、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质量1:1比例的复配物0.3%、KSS 0.1%、其它助剂0.4%。其中,所述的PC树脂为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为经表面处理后覆盖有2nm~3nm硅胶薄膜的纳米碳纤维,其处理工艺为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所述的PETS为硬脂酸酯。所述的KSS为苯磺酰苯磺酸钾。所述的其它助剂为着剂。

制备方法:(1)、将PC树脂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待用;(2)、制备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将纳米碳纤维加入体积比4:1的98%浓硫酸和30%双氧水的混合液,并通过超声浴反应2~5小时后,经水和丙酮洗涤3~8次,并在85℃条件下干燥0.5~2小时,出料得到氧化后的纳米碳纤维,再与占氧化纳米碳纤维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加热300℃条件下反应3~5小时,然后先后通过丙酮清洗和甲苯萃取,再通过在蒸汽浴室蒸干的方式进行浓缩,所得残留物用丙酮清洗后在85℃条件下干燥,即制得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待用;(3)、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树脂和其它各组分,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搅拌5~30分钟,出料;(4)、将步骤(3)的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40℃~260℃下经熔融混炼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纳米碳纤维增强PC复合材料。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5:4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2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17 站长QQ:72903819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