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液回流容器口

著录项
  • CN200420071183.8
  • 20040706
  • CN2725194
  • 20050914
  • 蔡刚强
  • 蔡刚强
  • B65D47/40
  • B65D47/40 B65D23/06

  •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东城大道聚福毫苑幸福阁11楼2号
  • 中国,CN,广东(4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口余液回流装置。现有技术中回收残留余液的装置存在如下不足:有回收槽但没有余液入孔;有回收槽和余液入孔,但余液阻挡槽角度不够,结构复杂,回收不彻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任意方向,任意倾斜角度,连续多次倒出流体,而不会污染容器本体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容器嘴本体上设有双层结构,在外层容器嘴本体上,设有向里的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在内层容器口上设有倒扣和余液孔开关片,内层由下向上插装于外层,容器口的倒扣由下向上插装在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下端的上方,在容器嘴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容器口相连接的部件,其包括内、外螺纹结构和插装结构,容器盖置于容器嘴本体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由容器口、余液回流槽、回流孔组 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容器嘴本体上设有双层结构,在外层容 器嘴本体上,设有向里的环形余液C形阻挡槽,内层为容器口,在容 器口上设有倒扣和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相配合的凹型余液孔开关 片,内层由下向上插装于外层,在容器嘴本体的下端设有与容器口相 连接的部件,其包括内、外螺纹结构和插装结构,容器盖置于容器嘴 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C形环 状余液阻挡槽的下端设有凹型余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凹型余 液孔开关片的下端设有余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凹型余液孔开关片下端的余液孔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下端的凹 型余液孔相互错位插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容器盖上设有容器盖内层盖和与其相对应的设在容器口上的齿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C形环 状余液阻挡槽的环形外侧设有卡装凸台,其与容器盖下端内侧的凸台 扣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C形环 状余液阻挡槽的环形外侧设有螺母,在容器盖下端设有连接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液回流容器口,其特征是在C形环 状余液阻挡槽的环形一侧设有卡装凸台,在容器盖的一端设有反盖活 页。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容器口余液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回收残留余液的装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现有回收残留余液的装置有第一种是定向回收,即该装置在 使用中只能限定一个方向倾斜将液体倒出,竖起后使余液回收瓶内, 这种结构回收不彻底,容易污染瓶体,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同 时制造麻烦。

2、第二种是有回收槽但没有余液入孔,使用久了回收的余液集 在回收槽中,甚至溢出壁外造成污染。

3、第三种是有回收槽,有余液入孔,用活塞开关余液入孔。这 种结构虽然可以随意倾斜,但是当瓶所等容器倾斜角小余90度时, 活塞关不住余液孔,反而使液体从余液孔中流出,污染瓶体。

4、以上几种结构,因为没有阻挡槽,在连续多次倒液体时,多 次集在一起的余液会从余液槽内流出污染瓶体等容器。

通过文献查新发现,现有技术有在共同问题是结构复杂,回收不 彻底,造价高,制造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任意方 向,任意倾斜角度,连续多次倒出流体,而不会污染容器本体的余液 回流容器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容器嘴本体8上设有双层结构,在外层容器嘴本体8上,设有 向里的环形余液C形阻挡槽5、9,内层为容器口2,在容器口2上设 有倒扣7和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相配合的凹型余液孔开关片10。 在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的下端设有凹型余液孔6。在凹型余液孔开 关片10的下端设有余液孔1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在凹型余液孔开关 片10下端的余液孔12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下端的凹型余液孔6 相互错位插装。在容器盖1上设有容器盖内层盖3和与其相对应的设 在容器口2上的齿卡4。在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的环形外侧设有卡装 凸台,其与容器盖下端内侧的凸台扣卡。在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的环 形外侧设有螺母,在容器盖下端设有连接螺纹。在C形环状余液阻挡 槽的环形一侧设有卡装凸台,在容器盖的一端设有反盖活页。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任意方向,任意倾斜角度,连续多次倒 出流体,而不会污染容器本体的余液回流容器口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盖子盖下后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盖子打开后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在容器嘴本体8下端地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2的C-C剖视图即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盖子盖 下后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盖子打开后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8、是图7剖视图。

图9、是图7的D-D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连接结构实施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连接结构实施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连接结构实施例。

图中1、容器盖,2、容器口,3、容器盖上的内层盖,4、容器 口上的齿扣,5、9、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6、余液槽上的余液孔,7、 容器口上的倒扣,8、容器嘴本体,10、凹型余液孔开关片,11、外 螺纹插头,12、凹型余液孔开关片上的余液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凹 型余液孔开关片(10),容器口上的倒扣(7),容器口(2)是一次性 注塑成型的。容器盖上的内层盖(3),容器口上的齿扣(4),容器盖 (1)是一次性注塑成型的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9)。容器嘴本 体(8)下端外螺纹插头11的是一次性注塑成型的。

安装时将容器口(2)从容器嘴本体(8)自下向上推,由于C 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有弹性,利用容器口(2)上的倒扣(7)扣 住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同时使凹型余液孔开关片(10)与C 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的下面紧贴在一起。

使用时,将容器盖(1)插在容器嘴本体(8)上,容器口(2) 上的齿扣(4),插入容器口(2)上的齿扣(4)的缝中卡住,当转动 容器盖(1)时带动容器口(2)转动,同时带动凹型余液孔开关片(10) 转动,使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上的余液槽上的余液孔(6)与凹 型余液孔开关片上的孔(12)相重叠,这样就打开了余液孔(6)。余 液从余液孔(6)中流入瓶中。

当需要倒出瓶中的液体时,打开容器盖(1)时,反方向转动容 器盖(1),容器口(2)带动余液入孔开关片(10),使余液槽上的余 液孔(6),与凹型余液孔开关片的孔(12)错开,这样就关闭了余液 入孔,防止液体从余液孔(6)中流出,如图2所示C形环状余液阻 挡槽(9),防止因多次连续倒液体时集中在一起的余液,从余液槽中 流出,污染瓶体。

在图7、图8、图9是第二个实施例,安装方法同第一个实施例, 当容器盖(1)盖上容器嘴本体(8)时,将容器口(2)往下压,由 于容器口上的倒扣(7)扣住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所以容器口 (2)不会掉下来,由于凹型余液孔开关片的孔(12)与余液槽上的 余液入孔(6)是错开的,当凹型余液孔开关片(10)下降时,就打 开了余液孔(6)余液先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上的余液入孔 (6)流过,再经过凹型余液孔开关片上的孔(12)流到瓶中,反之 当打开容器盖(1)时,由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5)的弹力作用, 使容器口(2)上升,关闭余液孔(6)。图7、图8、表示了一种螺纹 连接容器的实施方式。

图10标示还包括一种容器盖的连接结构实施例,容器盖(1)与 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上的卡槽卡装连接。

图11标示还包括一种容器盖的连接结构实施例,容器盖(1)的 一侧装有一活动扣,另一侧与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上的卡槽卡 装连接。

图12标示还包括一种容器口的连接结构实施例,容器盖(1)与 C形环状余液阻挡槽(9)的连接部分,设有螺纹连接螺扣;容器嘴 本体(8)的下端与容器口的外侧直接插装。

本文发布于:2024-09-14 14:4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80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